山南礼物丨“奶”香味十足!
俗话说: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
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
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
从古到今,雪域高原的人们也在用心耕耘、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,即使这里寒冷缺氧,但他们获取食物的活动和智慧,无处不在。
西藏,蔬菜水果产量较少,人们身体需要补充热量与营养,牛羊养殖是这里主要的产业之一,牛羊也就成为了藏家人餐桌上的主要的美食原材料。
光是牛羊奶,就衍生了出了一系列的制品
到西藏,第一口先品酥油茶!
茶、油、奶?这三者有什么联系?
酥油是藏民族饮食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,酥油藏语称为“玛尔”,在藏家用途最多的食物。
酥油提炼自牛奶,是藏民族不可缺少的食用油,营养价值高,是热门日常摄取热量的重要来源。提炼酥油的方法是,将牦牛奶稍加热,然后倒入酥油桶里,用力上下抽打,来回数百次,搅提奶汁,使油水分离,这样水上就浮起一层淡黄色的脂肪,冷却后便是酥油。
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,佐以食盐,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,用木柄反复捣拌呈乳状,就成了酥油茶,奶的醇香、油的丝滑、茶的清冽,融于此间。
人们说没有喝过酥油茶,就算没有到过西藏。初喝酥油茶,第一口异味难耐,第二口淳香流芳,第三口永世不忘。千百年来,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时,人民创造了酥油茶文化,并将其贯穿于交友、节庆、生活中。
炼完酥油
剩下的也不能浪费
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,从牛奶中提制而成。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后,剩下奶水用火煮沸,冷却即成酸奶水,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,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。
奶渣呈白色,味酸,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,外出藏家人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。
奶渣与糌粑结合,又是天生一对,糌粑加上细奶渣,倒上酥油茶搅拌,属于高原的味道,酸甜细腻可口。
人们总是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,若是在外,来一块正宗的奶渣,慢慢融化在嘴里,想象在大草原上,自由奔跑的牛羊,产出的奶,制成的奶渣,酸甜中还带着青草阳光的味道。
若不喜欢单纯奶味
那试试酸奶吧
西藏的酸奶,是真的“酸”
西藏酸奶那厚重的层次感、纯正干净的口感,就像雪域湛蓝纯净天空上点缀着洁白的浮云,让人不得不爱。西藏酸奶作为藏家人不可缺少的食品和贡品,已有上千年历史,这里最盛大的节日“雪顿节”,就是以酸奶命名的。
西藏酸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自然生态以外的东西,就是用酸奶作为发酵剂产生益生菌,而这看不到的“益生菌”产生了高原特有的风范、功效与口味。
纯牦酸奶的做法是选用刚挤出不超过30分钟的牛奶装入容器,加热煮熟,等温度降至40℃左右,将留作发酵的隔夜酸奶混入其中,简单封口放置室外,让西藏的阳光和干爽的气温辅助其缓慢发酵,6小时后入冰箱待食。制好后的酸奶凝结为块状,呈白色,形似“豆腐脑”,入口微酸、清凉。
糌粑酸奶、酸奶饼、青稞酒酸奶等都是西藏极具特色的酸奶吃法,冬季到山南,拿一杯酸奶,晒着暖暖的太阳,感受这既简单又美味的安逸时刻。
最后再给大家安利一下
“褪”(奶酪糕)
“褪”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奶制品,制作工艺精美,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、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佳礼品。
“褪”的制作,首先要备好细沙般的上等奶渣、酥油、白砂糖、削成薄片的藏红糖,将上述材料放置在盆里搅拌均匀后,再切成小块捏成四方形,近几年,许多藏家人家里开始用模板,直接按压成型,将“褪”做出后,在上面用五彩颜色的酥油点缀成各种精美图案,这样的“褪”好看又美味。
品尝“褪”,奶渣、酥油、白砂糖等味道巧妙融合在嘴里,不会很甜,也不会腻,而是香甜可口,但不能多吃,一块都能饱腹。
从酥油到奶渣
简单的“奶”
在雪域高原千变万化
这些美味瞬间
都讲述着雪域高原的历史和发展
是人们的创造
更是智慧的体现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自治区政府网站
区(市)县政府门户网站
市级部门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