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!动起来的唐卡,讲述吐蕃故事
酷!动起来的唐卡,讲述吐蕃故事
——琼结县旅游宣传片《探索吐蕃,从琼结开始》诞生记
山水迢迢,祥云飘荡,身着盛装的群众围着农耕地庆贺,这是公元五世纪西藏琼结地方望果节的场景,是《探索吐蕃,从琼结开始》宣传片的片段。不过,与普通的视频动画不同,这是一幅动起来的唐卡长卷。
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旅游宣传片,每个宣传片都蕴藏着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味道。琼结县也不例外,早在2017年,琼结县就策划启动一部宣传片,该片应围绕 “打造藏源文化旅游基地”的战略部署,突出“吐蕃故里”旅游定位,以更加细腻的角度诠释吐蕃故里琼结历经千年沧桑,一路走来,直至在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时代大背景下续写辉煌的伟大篇章。
应当如何以更生动的方式讲述“吐蕃故里——琼结”的故事?
且看《探索吐蕃,从琼结开始》宣传片的诞生记。
主创团队的制作经历
2017年6月中旬,琼结县将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的消息一经传出,拉萨等地的5家公司竞标,经过层层角逐,最终,拉萨隆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专业实力胜出。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,是西藏首届本土大学生创业企业,公司以影视创作、影视译制、动漫制作为主营业务。创业以来,该公司将人才培养和作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,组建了由区内外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影视创新团队,先后完成了《藏族天文历算》《西藏民间舞蹈》等10余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程的制作,完成了《西藏科教电影》系列、《西藏廉政故事》系列和《西藏气象科普系列动画》等影视作品的创作,受琼结县人民政府委托创作的文化旅游宣传片《探索吐蕃,从琼结开始》更是成为了公司的经典之作。
本次宣传片的导演李莹介绍,本次宣传片由唐卡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,既涉及了动画制作,也涉及了影视拍摄及后期工作。生于1989年的她,毕业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,修读数码电影与电视,在校期间修习了影视制作、三维动画、剧本编导等内容,因此在本次宣传片制作过程中,有能力统筹整个项目的所有环节,在创作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宣传片方式,采用了视频、动画、唐卡等不同媒介相结合的方式,促成了本次宣传片的诞生。
定下宣传片主题后,隆达传媒的制作团队开始思考,要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,才能突出琼结的历史文化背景?又要用何种方式才能向观众呈现琼结的种种历史事件?在视觉上,又如何去突出藏民族的文化特色?
种种问题,最后指向了一个解答:唐卡。
李莹曾于2015年担任了49集大型专题片《藏族手工技艺大全之唐卡》的总导演,对唐卡艺术有较深的了解,故提出以西藏唐卡为主题,采用唐卡结合三维人物的方式,向观众展现一幅宏大的动态历史绘卷。这种唐卡与动画结合的方式,利用了唐卡这种代表性的西藏艺术风格,加强了藏文化特色;同时结合现代三维动画,让唐卡中的内容动起来,一方面生动地叙述琼结的历史,一方面又兼备厚重的历史感和纯正的西藏美学。这个创作方向也得到了琼结县的肯定。
定下创作方向后,创作团队便着手完善具体内容。从琼结的千年历史中,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,表现出琼结的文化背景。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两位公主与吐蕃赞普的和亲,见证了藏汉和美,也是流传至今的佳话。传说,文成公主在巡幸琼结时,指导拉玉乡强钦村村民酿造出青稞酒,让强钦村成为了青稞酒的故乡。金城公主多次随赞普赤德祖赞回到故都琼结,深受百姓爱戴,公主逝世后百姓更为公主建起衣冠冢,以作纪念。这些见证藏汉一家的佳话,都以唐卡动画的形式在片中呈现。
在选定了历史片断后,创作团队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:如何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?这个问题,创作团队在琼结县各地考察时得到了解答。琼结藏王墓的赤松德赞墓前,有一个唐代风格的镇墓兽,已有千年历史,见证了琼结的变迁,正好与唐卡动画的时空背景相吻合,创作团队于是决定以镇墓兽为蓝本,创出其三维动画形象,动画镇墓兽穿梭于琼结的大历史背景之中,引领观众了解琼结的风云变幻。同时,镇墓兽也成为一条纽带,让历史与现实相连结,并将自己打造成琼结县的旅游宣传吉祥物。
这依然不是创作的全部困难。
李莹觉得困难重重:琼结县以吐蕃历史文化作为旅游定位,那么在宣传片中,定不能出现历史文化错误。因此在制作本宣传片时,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考据历史文献,力求做到有依有据。尤其是在唐卡动画的制作上,人物、建筑、服饰都需要切合吐蕃时代的历史。创作团队查阅对比了大量文献、壁画、古籍,忠实地还原了吐蕃时期的风貌。
但这还不够,他们必须去找一位历史与美术的专家。
与唐卡画师西绕尼玛的合作
2017年中旬,西藏工艺美术大师西绕尼玛创立的位于拉萨的古今唐卡研究中心,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。他们是拉萨隆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作团队,此行的目的是邀请画师参与一部“唐卡动画片”的项目创作。
为了更精准地呈现吐蕃时期的人物形象、生活状态、农事和军事情况,项目需要一名既掌握唐卡绘制技法,又对西藏古代历史有所了解的唐卡画师,经过大学教授的推荐,项目组找到了西藏工艺美术大师西绕尼玛。
唐卡画师西绕尼玛没想到,长期传承康区勉萨派唐卡传统艺术文化的自己,居然参与了一部动画长卷的创作。
“当我听到这个想法,看到初步的效果时,觉得很惊喜,千年非遗文化融入了动画技术,原来这么酷!”西绕尼玛说。
李莹回忆,因有唐卡专题片的制作背景,通过著名唐卡学者根秋登子的引荐,创作团队找到了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西绕尼玛。经过拜访沟通后,他们发现西绕尼玛老师有深厚的藏文化知识、创新的思维模式,跟本项目的需求不谋而合,双方一拍即合。唐卡遇上动画,会碰撞出怎样惊艳的效果?觉得甚是新奇的西绕尼玛,爽快地答应了项目组的邀请。
与其他同类型作品不同,隆达传媒制作的唐卡长卷,所有人物、场景都是以历史为依据的原创设计。西绕尼玛很快就发现,想要精准地描绘前人从没画过的古代景象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他说:“创作过程中,我需要非常的严谨认真,也要有很多的灵感。”
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,西绕尼玛投入到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,仔细翻阅查找。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,吐蕃时期人们的衣着面貌,当时的农耕生活、地形地貌,宫殿建筑的构造等等,全部都需要细细考究,还需要参考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服饰特征,在参考了诸多资料之后,西绕尼玛开始动笔。
在一般唐卡中,吐蕃赞普均为头戴白冠的形象,而这次动画中,所有赞普均头戴红冠,与普遍的形象有别。这是因为西绕尼玛仔细考察了敦煌的古壁画及各类文献,发现敦煌壁画中赞普均以红冠形象示人,进而考证出赞普的冠帽正式名称为 “朝霞冠”。
“与传统唐卡相比,此次创作动画唐卡有了很多新的尝试。”西绕尼玛说,“我以往画的一般是佛、菩萨、佛母、怒神像之类的题材,而这次需要绘制的是松赞干布、文成公主等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,这对于以后创作历史人物题材的唐卡作品,有了很多借鉴意义。”
西绕尼玛老师精湛的唐卡技艺水平,获得了区内外的一致认同,为动画增色不少。加上其深厚的藏学修养,在以动画还原历史上,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。
为了使艺术风格、着色等与动画效果更融合,项目团队和画师进行了繁琐而密切的沟通,不断优化、调整,克服重重困难。2018年,电子动态版唐卡长卷终于制作完成,这幅长卷用全新的方式,将吐蕃故都琼结的辉煌历史重现在荧幕上。这幅动起来的唐卡画卷,生动地展示了吐蕃故都的宏伟壮丽与藏民族文化的别样魅力。
“动画没有门槛,即便是几岁的孩子都能看得懂,唐卡动画长卷很好地演绎了历史,唐卡艺术文化又通过动画得到了传播,我觉得很有意义。”西绕尼玛告诉笔者,传统非遗文化和新兴技术手段并不矛盾,如果敢于拥抱新技术,反而能够助推唐卡艺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,他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创新尝试。
如今,这幅长卷已经向世人揭开了面纱,长卷以西藏首创的二维唐卡背景和三维动画人物、场景完美结合的创作方式,重现了吐蕃故都的风貌。
千年之前吐蕃故都琼结的风貌,终于拂去历史的灰尘,重现人间。长卷必将成为琼结县旅游发展的重要脚印,成为游客神游吐蕃故都的纽带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自治区政府网站
区(市)县政府门户网站
市级部门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