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走进山南 > 旅游服务

西藏的糌粑文化

时间:2019-02-26 10:47:21 来源:

四宝之首

 

藏民族食品有四宝——糌粑、酥油、茶叶、牛羊肉,糌粑排在首位。

 

“糌粑”是藏语音译,就是炒青稞磨制而成的粉。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约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,《旧唐书》有“其地气候大寒,不出秔稻,有青稞麦、小麦、荞麦”的记载。

 

由于高原地势,海拔3000米以上,水的沸点都在90摄氏度以下,不能完全煮熟食物。因而丰收后,炒青稞制作而成的糌粑,因为携带方便、耐储存、美味可口便成为藏族人家最重要的生活食物之一。

 

有关资料显示,糌粑的营养价值高于稻谷、玉米和一般小麦粉,是藏家人补充维生素与营养的主要食品。糌粑中淀粉、蛋白质、钙、磷的含量都很丰富,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膳食纤维,长期食用对人体均衡营养大有益处。吃糌粑时藏家人还会加入酥油,所以热量很高,非常适合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。

 

在西藏有种说法,早餐必须吃过糌粑、喝了酥油茶,才算藏家人真正意义上的一天的开始。糌粑入口,不滑不腻,味道不浓不淡,放入口中越嚼越香,没有任何添加剂,更是吃得放心……

 


 雪域之食 

 

糌粑的起源,来自一个传说。

 

公元7世纪,赞普经常带兵打仗。但雪山连绵,地广人稀,交通不便,军队给养十分困难。为此,藏王日夜忧虑。一天晚上,格萨尔王给赞普托了一梦:何不将青稞炒熟磨成粉,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。赞普醒来,恍然大悟,立即命令部下烧锅磨麦,筹集军粮。青稞炒麦飘香数里,其加工方法简单上手,很快传遍了雪域高原。

 

藏家人习惯把糌粑装在画有龙、凤、树叶等图案的木制糌粑盒里摆设或食用,有的糌粑盒用金、银、铜来包装,十分昂贵,过去,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,如今,一般百姓家里也随处可见。为了外出携带方便,藏家人还习惯于把糌粑放在布口袋或皮口袋里,同时带上油、茶、盐及碗,只要有热水就能美餐一顿。

 

随着时间的流逝,和文化的传承,糌粑几乎成了藏族人家天天必吃的主食。

 

到藏家作客,主人一定会双手端来喷香的酥油茶和糌粑。只见他们熟练地左手托小碗,倒入热热的酥油茶,加入适量的糌粑,根据个人口味有时还可以加入奶渣、白砂糖等配料,然后左手五指旋转小碗,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将糌粑粉慢慢与酥油茶和匀,用右手的指头顺着碗壁搅拌、抓捏,搓揉,将酥油茶和糌粑粉捏成不粘手且软硬适中的面团即可食用了。

 

随着生活的发展,糌粑的吃法也越来越多,有糌粑肉粥,糌粑做的糕点等,温温热热的糌粑,带着麦香,带着酥油香,香甜、软糯、可口,暖暖下肚,营养又饱腹。

 


 糌粑之礼

 

糌粑,被雪域高原的人们认为是吉祥之物。

 

聚餐时,大家都会先吃点糌粑,表示不忘糌粑的恩德,感谢自然的赐予;有些地方,每年播种之前,人们会用右手把糌粑撒到地上三次来祈求丰收;秋收开镰的时候,西藏各地举行望果节,人们穿上盛装,带上糌粑、青稞酒、酥油等,成群结队到田野里,撒糌粑、载歌载舞,感谢今年的丰收。

 

当客人离开主人家时,主人会捏一点糌粑点在客人的肩膀上,意为祝其全家幸福,吉祥如意;藏历新年或者重大节日活动期间,人们会选定一个好日子,更换屋顶的风马旗,更换风马旗的时候,就会向天空挥洒糌粑粉,意为吉祥如意。

 

过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把糌粑献撒在肩膀上,以此表示节日的祝福;藏历新年期间,藏家人每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上切玛,里面装着青稞和糌粑,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,主人便端出切玛,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,向空中连撒三次,再抓一点放进嘴里,然后说一句“扎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,表示祝福。

 

有些藏族地区,“互撒糌粑”还是一项民俗活动,人们认为,抛洒糌粑是一种吉祥和祝福,糌粑洒在身上,寓意吉祥、庇佑,期盼丰收。但凡身上干干净净的人都会被众人撒上糌粑,献上吉祥的祝福。也可以说,朋友对你吉祥幸福的期望有多大,那你身上的糌粑就有多少。

 

糌粑,雪域极为重要的食物,也是藏家人重要的礼节之一,人们在享用食物的同时,也在感谢自然的恩赐,他们将感恩祝福都融在了这香甜的糌粑里。

 

来西藏,当藏家人为你肩上捏上糌粑,向你身上撒上糌粑时,相信,你又多了一个真挚的朋友,因为这小小的糌粑里,饱含了他们最真诚的祝福与期待。

 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