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麦,那片土地上的不朽忠诚
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,有一个叫玉麦的边境乡,它地处祖国边陲,被巍峨雪山环绕,与外界相连的,是蜿蜒崎岖的山路。曾经,这里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,“三人乡”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。而故事的主人公,是桑杰曲巴老人和他的两个女儿——卓嘎、央宗 。



图片来源:国家移民管理局
上世纪,玉麦的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。每年大雪封山,漫长的冬季里,外界物资难以进入,桑杰曲巴一家只能依靠有限的储备艰难度日。住的是简陋木屋,穿的是破旧衣物,生活物资极度匮乏,缺医少药更是常态。卓嘎和央宗的母亲与妹妹,就因在牧场生病却无法及时医治,永远地离开了她们 。
可即便环境如此恶劣,桑杰曲巴老人从未有过离开的念头。他常常对女儿们说:“这是国家的土地,只要我们还在,就不能让它空着!”就这样,父女三人成为玉麦的坚守者,以放牧巡边的方式,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。
每天,天还未亮,他们就迎着寒风出门,赶着牛羊走向牧场。同时,肩负起巡逻的重任,仔细查看边境线上是否有异常情况。高原的气候变幻莫测,时而狂风呼啸,时而暴雪骤降,每一步都充满艰辛。但他们从未退缩,一步一个脚印,丈量着祖国的土地。

在那些孤独的岁月里,五星红旗成为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慰藉。没有高大的旗杆,没有华丽的仪式,可他们心中的敬意从未减少。每次升起国旗,桑杰曲巴都会庄重地告诉女儿:“这就是国家,有国才有家。”在猎猎作响的国旗下,卓嘎和央宗渐渐长大,对祖国的热爱也在心底生根发芽 。
后来,桑杰曲巴老人离开了人世,卓嘎和央宗姐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继续坚守在玉麦。她们的双手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,脸庞被高原的风吹得粗糙黝黑,可眼神中对祖国的忠诚从未改变。

多年过去,玉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随着国家对边境地区的大力扶持,道路通了,水电有了,网络也覆盖了,越来越多的人回到玉麦,建设家乡。但卓嘎和央宗依旧保持着每天巡逻的习惯,她们说:“这是父亲交给我们的任务,也是我们对祖国的承诺,只要我们还走得动,就会一直守下去。”

如今,走进玉麦,“家是玉麦,国是中国”八个大字格外醒目,诉说着这段令人动容的故事。卓嘎和央宗姐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她们用半生坚守,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。在这片土地上,爱国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,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守护祖国的边疆贡献力量 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自治区政府网站
区(市)县政府门户网站
市级部门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