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走进山南 > 旅游服务

泽当专属好物

时间:2021-03-12 09:51:44 来源:山南市旅游发展局

传统文化,从古至今,经历了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转,很多的发展历程都充满了艰辛。

- -

泽贴尔

还好,山南乃东的“泽贴尔”(山南哗叽),坚持住了。

藏语中,“贴”代表“贴玛”,“泽”则代表“泽当”,也就是山南市泽当镇;所以,“泽贴尔”直译过来就是“泽当的氆氇”,这样一来,就很容易了解到这种产物,专属乃东泽当。

“泽贴尔”不仅名字好听,也很实用,在生活中、在节日时,我们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“泽贴尔”做的各种样式的服装和配件,别看它现在很容易买到,在以前这可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的。

- -

来历

在唐书《吐蕃传》中记载,公元641年,唐朝文成公主进藏,文成公主和唐朝送亲官员,公主的男女随员,个个穿绸着缎,衣饰华丽,轻柔绵软,颜色鲜丽。但松赞干布和他的大臣亲贵们,却身着羊皮袍子,颜色较单一,显得笨重、粗糙。

从那时,松赞干布就下决心要改变自己本民族的服装:“自褫毡罽袭纨绡,为华风。”他的臣属们也纷纷改装,穿着中原出产的绫罗绸缎,这是吐蕃上层服装方面的一个大变革。

当时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编织技术大大提升了氆氇的生产工艺,氆氇变得越来越柔软、越来越精美,并且在西藏各地都有了自己的特色。

其中泽当镇的“泽贴尔”在氆氇工艺中生产技术难度最大、做工最为复杂,又因为质地柔软、持久耐用、纹路清晰、冬暖夏凉、清洗不变形等优点而享誉西藏,成为各类氆氇中的精品之作,当时可是重金难买“泽贴尔”啊! 

- -

“重生

“泽贴尔”从选料到工序,都极其考究,且只有山南泽当才有,所以“泽贴尔”的制作工艺和技法,也渐渐成了外人无法窥探的不传之秘。由于这种封闭性和区域局限性,差点让“泽贴尔”成为了过去。

独特、技艺、文化,不能让“泽贴尔”就这样消失。

2008年,挽救和传承濒临灭绝的“泽贴尔”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始了,无从下手、没有资料,困难之大可想而知。不了解技艺,就寻找历史,采访老一辈,多方走访了解,编织、摸索、尝试……不断地努力,终于经过一年时间,乃东泽贴尔传承人巴桑成功复原了第一块“泽贴尔”。

又经过三年,巴桑他们开始招收学员,传授编织技法和技巧,到了2012年,学员们基本掌握了泽贴制造工艺的全部工序技能,古老的“泽贴尔”开始小规模生产并且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里。

- -

传承、发展

如今,“泽贴尔”已成为乃东区、山南市的一张名牌,销往世界各地。

“泽贴尔”做的披肩、围巾、衣服等产品,深受大家的喜爱,这个充满民族特色,样式新颖的产品,就这样“重生”了,过去是爱而不得的贡品,现在已经成为了热销旅游产品。

随着时代发展,“泽贴尔”紧随潮流,大力生产着大众喜爱的样式,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放出的光芒,也将一直延续下去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