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 > 山南要闻

我市运用“六度工作法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

时间:2023-07-25 17:15:00 来源:山南网

我市运用“六度工作法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


今年以来,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通过运用“六度工作法”,推动实现各类欠薪案件持续动态清零,切实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,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。

提升“高度”治欠。突出一个“重”字,形成全市“一盘棋”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治欠薪工作,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、作出重要批示,并将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;分管领导亲自主导、推动、参与,多次听取专题汇报、研究推动工作,有力推动根欠工作提质量、出成效。各县(市、区)党委、政府,市、县根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,分工负责、协同配合、齐抓共管,共召开会议14场次,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,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工作深入开展。

心怀“温度”服务。突出一个“情”字,用好“两个平台”。搭建“面对面”场景化沟通化解平台,投入100余万元,建成涵盖欠薪投诉处置、工伤认定、温馨调解等为一体的人社信访化解室,不断提升信访接待质量和水平。同时,先后组织召开根欠工作现场观摩会和工作末尾“打板子”现场推进会,激励先进、鞭策后进,始终把农民工当亲戚,用真心、热心、耐心换取群众的宽心舒心。搭建“云端”高效便捷沟通化解平台,建立工作专班,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首问责任制,实时接收、督办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,有效推动欠薪案件快速高质量办结。

提高“强度”治理。突出一个“时”字,用好“5+3”工作机制。全面推动工程建设领域“5+3”机制(即:农民工实名制管理、工程建设领域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、工资银行代发、工资保证金和第三方保函、工资支付监控信息系统和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合同制度、工程建设领域维权公示制度、工程建设领域社会工伤保险缴纳制度)全覆盖,落实实名制在建项目767个,工资专户764户,代发工资16.84亿元,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.25亿元,施工现场悬挂维权公告牌764个,“两金一牌”制度100%覆盖在建工程项目。

加快“速度”办案。突出一个“效”字,做到三个“第一”。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,实行挂牌督战、挂账督办、对标对表,直至欠薪案件彻底解决。构建“简单案件马上办、普通案件提速办、重大案件包案办”的“三办”工作机制,督促成员单位和各县(市、区)将欠薪信访投诉处理在“第一地点”,解决在“第一时间”,努力让信访群众合理讨薪“最多访一次”,开展监督检查232场次,涉及1856家用人单位、9280名劳动者,督促用工企业补签劳动合同7520份,累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19起,为3024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4190.24万元,结案率100%。

注重“精度”监管。突出一个“严”字,打好根治欠薪“主动仗”。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,建立了与企业资质管理、招标投标、信用评价、竣工结算“四个联动”机制,推行了企业诚信评价与保证金缴纳比例挂钩、企业“黑名单”制度与金融机构征信挂钩机制,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文书92份,评定A级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企业4家,B级劳动保障基本守法诚信企业7家,有效发挥了震慑作用。

扩展“广度”宣传。突出一个“法”字,搞好“两项”宣传。将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等法律法规进行接地气编创,编辑为合政策、贴民情、连民心、易理解、内容实的公开信、指导手册等进行发放。在重大项目工地、文化广场、产业园区等地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,不断扩大法规政策和保障制度知晓度,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10场次,接待法律和政策咨询3690人次,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.96万份,营造了农民工维权的良好氛围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