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文化局着力打好文化服务“三张牌” 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
2022年以来,山南市文化局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文化厅“1181”总体工作思路和山南市委“六个走在全区前列”目标任务要求,着力打好文化服务“三张牌”,主动作为,狠抓落实,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(一)打好服务能力“要素牌”,推动文化服务提质增效。一是强化资金保障。聚焦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、农牧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,积极争取区、市两级财政资金支持,2022年全年共分配下达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类资金6993.75万元用于改善提升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、购置图书、补助艺术团体资金。二是加强阵地建设。围绕“八个一”建设内容,全年为16个村级群众性文化示范阵地下拨74万元,补齐村级群众性文化示范阵地设施短板,完善硬件设施设备;积极申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(区),经过推荐、评审、公示后,洛扎县被确定为我市第一批西藏自治区创建单位,争取到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资金500万元。三是培养文艺队伍。积极培养文化人才队伍,推荐13名县(区)艺术团舞蹈演员,参加自治区藏剧团为期10个月的藏戏表演类人才培训;推荐26名县(区)艺术团歌曲写作人员和编导人员,参加全区县(区)艺术团歌曲写作培训和全区县(区)艺术团舞蹈编导人员培训,有效提升了我市县(区)文艺队伍业务水平。
(二)打好文化活动“供给牌”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“一条主线”,举办“欢乐过大年·喜迎冬奥会--我们的美好生活”为主题的乡村“村晚”活动、“3.28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系列庆祝活动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通用语言文字培训、实施“树立农牧民新风貌”行动等,2022年市县乡三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活动共2563场次、惠及群众38万人次。二是文艺惠民形式多样。积极发挥文艺惠民主体作用,通过深入村(社区)、易地搬迁点、边防部队、施工现场等区域演出,将党的重要法律法规、惠民政策等以通俗易懂、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送到广大农牧民群众当中,2022年全市13个县(区)艺术团开展各类文艺演出859场次、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开展演出3504场次,惠及群众达54万人次;县(区)艺术团开展“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”主题采风活动共23次、参与139人,新创各类文艺作品194余部;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多样化、多层次的文化需求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三是文化服务免费供给。线下严格按照《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绩效考核办法(试行)》规定,压实工作责任,落实开放措施,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所全年免费开放;线上依托山南文化公众号推出“山南文化大讲堂”“文艺精品展播”、“直播”等宣传板块以及“阿布洛卡”讲故事线上活动,2022年共计开展线上文艺活动展播80余场次,受众2万余人次,让广大群众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。
(三)打好督导考核“效果牌”,巩固转化文化发展成果。一是实行跟踪督导。采取月报告季通报方式提升文化服务效果,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按月上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,按季度对工作任务推进较慢的单位在全市范围内予以点名通报,同时针对督导检查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,督促责任单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落实,在全市文化领域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开展绩效考核。根据《山南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》,年底对全市公共服务免费开放场所开展开放绩效考评工作,下发年度绩效考评情况的通报,持续巩固文化发展成果,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,不断推动全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自治区政府网站
区(市)县政府门户网站
市级部门网站